升學教育新聞區


學測寫作/代眾立言 「個人」連結「眾生世界」

2017-11-24

老子:「天下大事,必做於細。」意指無法從「細節」尋求關鍵者,無法完成至大之事,「寫作」亦同此理。因此,循前篇所述,「細節」必須仰賴「摹寫」以完成畫面感。然而,若文章僅具細節,最終無法引申內涵,則無法引起「更多人」的共鳴。

「讀者意識」用來訂定題材與方向,然而,擁有「與讀者相同」的視角高度,甚至「比讀者更高」的視角俯瞰世界,文章才有足以「說服」讀者的哲思與概念。因此,寫東西不能僅是寫東西,老子也不能僅是老子,必須置入「承情」、「言志」、「載道」,也就是說,作者必須賦予篇章「聲東擊西」的功能。

此作法於文學中經常使用,如虞世南〈詠蟬〉:「垂緌飲清露,流響出疏桐。居高聲自遠,非是藉秋風。」標準「託物遇情」的五言小詩,詩人表面書寫「蟬」,事實上乃是藉「蟬」表述自己的「品格」與「能力」並非來自「居高受人吹捧」而得,乃是自身高潔品性的自然流洩。「別有用心」的「蟬聲」,形成「言外之意」的寄託。「蟬聲居高」為「客觀現象」,最後烘托「品格高潔」的作者「特殊性」,然此「特殊性」正為「真善美」的「普世理想」價值。

現代散文家張曼娟亦曾使用此做法於〈一片薄薄的冬瓜〉一文中,末段點出「聲東擊西」之效:「我此刻獨自一個人,提著一片薄薄的冬瓜回家,仍是用母親煮湯的方式料理,而我的心裡藏著的是繁複美麗的冬瓜盅。我有時候羨慕冬瓜煮過就透明了,人生卻要經歷多少的烹煮,才能夠明明白白?」作者透過母親的冬瓜,聯想到童年的冬瓜盅回憶,最重要的是透過冬瓜的特性聯想到「人生的複雜」,母親的冬瓜為作者「個人」回憶,最後連結的卻是「眾生世界」所困擾的成長掙扎。透過書寫「小我」,帶出「大我」價值性。也正因此,才能將文章高度拉抬至「讀者」,甚至「宇宙」。

文章細節不能僅是細節,所有細節都是為了導向「代眾立言」。然而,所謂「立言」並非一定極富哲理,只要能夠在故事、情節中學得一些關於「人生」的內涵,無論大小,無關輕重。職是,所謂「代眾立言」如同一道菜的「味」,「色」、「香」俱全的內涵從閱讀中即可輕易獲得;卻只有「味」,讀者「咀嚼再三」方能產生「餘味」,令人興趣不滅。換言之,若文章不具「代眾立言」的本領,則如一道「未加鹽巴」的菜餚,僅管色澤鮮美、香味四溢,送入口中卻不易令人產生共鳴,豈不令「廚師」感到可惜。


資料來源:聯合新聞網
圖片來源:聯合新聞網
連結: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6904/2828502?from=crm2-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